獲獎項目含金量高 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全面開花
聞坤 解樹森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 解樹森)昨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結果揭曉。深圳企業和科研機構獲得14項國家科技獎,其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連續九年獲得國家科技獎,凸顯了深圳企業的持續創新活力。
深圳大學參與完成的“道路路面動態檢測關鍵技術及裝備”;華為參與完成的“天線多頻技術及多模移動終端的應用”;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堿木質素的改性及造紙黑液的資源化高效利用”;深圳市國微電子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能效動態可重構計算及其系統芯片關鍵技術”等四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華大基因參與完成的“家蠶基因組的功能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深圳普門科技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中國人體表難愈合創面發生新特征與防治的創新理論與關鍵措施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八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包括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產穩產棉花品種魯棉研28號選育與應用”;深圳華潤九新藥業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端醫藥產品精制結晶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市融創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共同主持完成的“大規模網絡流媒體服務關鍵支撐技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錦天樂防雷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參與完成的“通信局(站)系統防雷接地理論突破及技術創新與國內外應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大容量、智能化光傳送網(OTN)技術創新與產業化”;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參與完成的“基于影像導航和機器人技術的智能骨科手術體系建立及臨床應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角膜病診治的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深圳任子行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在線社交網絡分析關鍵技術及系統”。
深圳今年的獲獎項目含金量繼續提升,其中,技術發明獎4項,占獲獎項目的近三成技術發明獎,體現了參與單位的原始創新能力。據了解,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深圳發展的主引擎,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4.05%,比肩發達國家,比2014年底的4.02%又提高了0.03%,已經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
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創新載體不無關系。創新載體是基礎研發、應用技術研究、產品創新、產業孵化、創新服務、產業發展等城市創新體系中基礎支撐條件的總稱。目前,深圳創新載體已經達到1106家。
除了通信產業項目繼續保持優勢,戰略新興領域的生物醫藥、農業、生態環保等項目全面開花。此外,校企協同創新發展迅速,科研成果落地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