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齊聚柯木塱,種業鳳凰涅槃年,何去何從?

2015年注定是種子行業鳳凰涅槃的一年。新《種子法》的頒布,事企改制深入,電商開始涉足種業,資本爭相下鄉……在這一年中,中國種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只有堅持融合和發展,才能迎來行業的又一個春天。在這樣的背景下,1211日,來自全國各地近150位種子企業代表嘉賓、電商和媒體代表齊聚廣州,開啟第四屆柯木塱種業論壇,共商行業未來,同謀企業發展。

201611日起,新《種子法》將全面實施。新法頒布后,對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的具體約束即將加大。種業內部面對新的法律,應該如何展開自查,又該如何規避風險。我們要透過法律的字面,理解到立法的本意,更好地為行業的良性發展服務。

當前,種業改革方興未艾,科研體制改革推行的四年里,各方利益博弈使行業前途撲朔迷離。讓公益回歸原本的屬性,種業事企改制目標明確:納入事企脫鉤范圍的種子企業,在20151231日之前必須全部實現脫鉤。

再者,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資本開始涉足農業,更是給種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阿哥匯、愛種網、京東農資、農村淘寶、云農場等一大批種業電商落地,種子企業打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促使自身的發展進入另一個天地。傳統種業擁抱互聯網,實現農企對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圍繞這些焦點問題,論壇上十余位嘉賓暢所欲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書記林綠發表致辭,這里已成為種業人探討發展、獻計獻策的良好平臺,并祝論壇越辦越好。

主持人隆平高科產業總監、天津德瑞特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德華

北京市開越律師事務所律師梁順偉

新《種子法》出臺,對企業權利的保障和農民利益維護具有推動作用。梁順偉表示,審定制度得到創新。目前,行政主管部門主導了對主要農作物品種的審定工作,而育繁推一體企業可對自主研發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按照審定辦法自行完成試驗,達到審定標準的,品種審定委員會應當頒發審定證書。建議企業應該注重數據的真實性并確保可追溯性。農民種植品種,現實數據與標注數據產生偏差,現場是第一證據。所以企業要加強自律,在標簽標示風險提醒,變主動為被動。同時,企業要做好種子測試的檔案工作。企業應該有高度的風險意識,提前想到行業所能考慮的最大可能,“甚至要大于《種子法》規定的范圍。”

“新《種子法》出臺之后,農民的損失一定要賠償,一級推廣企業的風險最大。”梁順偉為種子企業介紹了相應的風險防范與化解細節。第一,主要農作物,嚴格按照審定文件標注。第二,非主要農作物,質量性狀為主,數量性狀為輔,窮盡一切可能,作出風險提示。第三,注重合同的避險功能。第四,積極參與田間現場鑒定。

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許勇

農科院蔬菜育種單位改革的有以下四種困惑:1)“雙重利益”怪圈決定企業不可能做大做強;2)事業單位的人事行政管理機制制約企業快速發展;3)財政“收支兩條線”的改革將扯斷企業最后的救命稻草;4)“一刀切”的農業公益性單位改革將成為企業的墳墓。正因為農科院蔬菜種業公司的管理特殊性,更加劇事企改制的難題,因為僅靠資本是難以運作好蔬菜種業公司,同時僅僅收買品種權方式也無法經營好蔬菜種業,還有就是一流的育種家是蔬菜企業而發的第一創新要素。引起蔬菜種業公司需要構建由育種家為核心,緊密聯系市場,快速反應的研發、生產、營銷隊伍,擁有自己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具有獨特優勢的蔬菜品種。

科院蔬菜育種單位具有不可或缺的創新要素,比如一大批成熟育種家,一批寶貴育種材料和掌握蔬菜種業營銷管理模式。若是沒能將這些資源合理利用起來,就會造成資源浪費。若“在沒有公共研究的支持下,單純靠民營企業來提升國家種業發展是不現實的。”利用資源就需要有開放的思想來運作,將積累的眾多基礎設施發揮價值,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更好提升中國種業總體實力。

北京愛種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偉文

據統計,農村網民已達1.7億,發展互聯網的基礎不斷改善。2013年底,農村網民占比已達到28.6%。且自2012年以來,農村網民增速超過了城鎮網民,城鄉網民規模差距不斷縮小。智能手機的普及進一步降低了農民上網的門檻。 這也給種業互聯網化帶來可能,王偉文認為“互聯網+”正是解決目前種子等農資行業的信息不對稱、誠信體系缺乏、農資供應普遍過剩和廠商無法獲得終端用戶的全部信息等痛點。

愛種網初期定位是第三方和信用平臺,不是網店。中期定位為大數據不是電商。愛種網能夠為農資企業提供在線的交易管理系統及對外合作平臺。愛種網平臺將幫助種植大戶實現“輕松種田,穩定收益”。未來,愛種網最終將圍繞種植業,從農資流通、農業服務、農業金融、綠色農業認證、農業地圖、農產品銷售建立起種植業和農業大數據.

北京大德長豐農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巍

從美國農業部2014年的數據來看,中國與美國種子面積基本相同,但是中國的產量只有美國的60%。一對夫婦能管近2.4萬畝玉米的農場,而產量竟然可以達到24002600/畝。原來他們做好以下四方面,1)逐漸增加密度,提高產量;2)生育期變短,成熟度好;3)全程機械化;4)生物基因技術的應用,按照糧食加工需求選種。

科技型企業應該縱向或者橫向整合,讓融合引領發展。而貿易型企業最好專注于區域服務,做到布局區域化,團隊專業化,服務技術化,一切數據化。魏巍表示,近期國內主要糧食價格回落,促進了糧食領域的細分,同時促進品種創新,更能催生新型農場,伴隨而來的是“產品+現代農場”的管理服務模式;未來,育種方向將會適應機械化收獲和農場化管理,甚至為下游的需求和訂單服務。

南方農村報社總編輯陳永對論壇做了總結發言,感謝種業人的大力支持,濟濟一堂共商種業的明天。作為主辦方,南方農村報將更加深入挖掘種業話題,與種業協同發展。

熱點問題大咖談

1、大田、蔬菜如何融合發展

北京市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副總經理丁海鳳主持圓桌互動環節。她拋出一個大問題:大田的規模化經營和蔬菜的精細化經營天生有不同,雙方的借鑒契機在哪里?

北京聯創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義波對此回應說,大田的融資比較順利,容易開拓,而蔬菜的相關業務推進比較猶豫,因為蔬菜企業的經營范圍小,裙帶關系多。

南寧市桂福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鋼說商業育種范圍內,大田和蔬菜的市場和客戶不同。但是商業育種的體系是一樣的。他的公司目前正從蔬菜往大田投入。宋鋼介紹說,蔬菜往大田發展需要解決團隊和資金兩個不對等的問題。

2、種子企業如何利用資本壯大自己?

資本就像企業的血液。”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總裁楊雅生肯定了資本的力量。企業通過采購和兼并等手法,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術力量。山東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盛認為,公司找到投資的方向,但是自身做強做大是最重要的。他談到目前資本上市的困境時表示,資本投入要求有快速、高額的回報。所以需要有團隊可以去運作好這筆錢,資本才會流入。他說,現在新《種子法》的出臺對我們是很大挑戰。

“蔬菜大概60%70%,大田在美國已經能夠達到80%。”北京登海種業有限公司呂楠認為大田和蔬菜的營利方式差不多。

安徽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祖云說,中國的蔬菜栽培面積最多,但是卻呈現“小、亂、雜”的特點。他呼吁蔬菜的知識產權要和大田的水平那樣去保護,只有這樣蔬菜行業才能在更新換代如此之快的時代獲得更多保障。

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特約撰稿人楊大海表示,目前大田和蔬菜的融合兼容之道還遠遠不能達到。他對種子企業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做企業先做強再做大,第二,要樹立自主的民族品牌,第三,要維護品牌尊嚴和價格尊嚴。

3、種業電商與種企模擬“洽談”

作為電商代表,北京愛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偉文認為,單個企業做自己的電商只是企業電商,但是他們作為互聯網服務平臺搭建的是行業電商。“農民希望有一個匯集很多品牌的平臺。”

汕頭市微補公司首席植物營養專家、總經理余濤說,他們公司與京東開始合作,主要是為了農資更方便地讓農民買到。現在他們地方案中計劃利用京東在100個示范縣不同作物示范點的資源開拓市場。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價值。”阿哥匯農資電商平臺產品經理宋濤如是說,只有服務客戶,這個平臺才有存在的價值。作為這個行業的踐行者,建立鏈接平臺,標準化,整合生態圈是他們一直在致力的三個項目。

種子企業代表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金條之前對電子商務持保留態度。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但是去年他們也開始在淘寶上嘗試開店。洪金條談到了一個實際的問題,他們公司的網店上線一個月就被其他企業投訴說價格太低。提過兩次價之后,已經比市場價高出一倍,但是還有人買。“信息不對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山東安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吉書對電商的理解比較深刻。他們公司12年設置了電商部,他說在消費和生產模式更新快遞的今天,對新事物不能拒絕排斥。他把電商作為公司的重要項目來運營,在推出自己的平臺之外也準備與行業大平臺合作。“兩條腿走路,會邁得更快。”

鄭州鄭研種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輝則感嘆互聯網給人帶來財富,他還要在農企對接的連接處做文章,做好種業電商平臺。

到場的企業大佬表示,種業電商最需要注重兼容有效,希望服務商深入調研,沉下去,接地氣。而電商平臺服務商則表示對合作方他們保持著完全開放的態度。王偉文表示愛種平臺主要圍繞全國的試點縣落地,他預計“35年之后就沒有經銷商這個行業了。”農戶對接企業可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