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苗期管理
高產棉田出苗期的要求:苗齊、苗勻、苗全、苗壯。具體指標為群體均勻度,群體均勻度是指棉苗在田間分布的均勻程度,它包括缺苗率(棉田缺苗斷壟面積占全田面積的比例)和雙株率(雙株或多株穴數占單位面積總穴數的比例)。棉苗分布不均勻會造成“大苗欺小苗”或形成高腳苗,棉苗長勢弱,單株結鈴少,直接影響產量;高產棉田缺苗斷壟率和雙株率都要小于5%。
1、查苗補種
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種。補種的方法多采取人工點播,缺苗較多時,可用播種機上的單個播種盒補種。
(1)放苗、定苗
棉苗出土50%、子葉轉綠時,開始放苗、封孔;封土時要將土覆在種孔上,形成一條線。覆土厚度0.5~1厘米;禁止滿膜撒土,以提高地膜的采光、增溫效果。
a、及時定苗:棉苗出齊后,于子葉期開始定苗,一片真葉時定苗結束。定苗要求去弱留強,去病留健,每穴一苗,不留雙苗,以保證壯苗早發。
b、人工除草,在定苗的同時,人工拔除穴內及行間的雜草。
2、培育壯苗
(1)二葉期
壯苗:二葉平(兩片真葉的葉面和子葉的葉面大體處在同一平面上);葉片平展,中心稍凸起,邊緣稍下翻,葉色淺綠,主莖節間短、粗。
弱苗:棉苗葉片小,真葉葉面低于子葉葉面,葉色淺,莖桿細長,紅莖比大于0.5,根系入土淺。
旺苗,高腳苗:棉苗較高,真葉明顯高于子葉,葉柄間夾角小,葉片肥大,葉色綠,莖桿細長,紅莖比小。
(2)五葉期:
壯苗:四葉橫(四片大葉的葉面大體處在同一平面上),從上向下看,第3、4片葉的葉尖間距小于1、2片葉的葉尖間距,從全株側面看,棉株的寬度大于棉株高度,形成一個矮胖的長相,頂4葉葉序為4、3、2、1,出葉快,葉色油綠,頂芽凹陷、莖粗,紅莖比0.5。
旺苗:植株高大,但高度差距不大,葉片肥大下垂,倒4葉葉寬大于7厘米,寬大于長,葉色深綠油亮,葉柄著生角度小,頂芽肥嫩,下陷較深,莖粗壯,節間長,主莖的日增長量超過0.8厘米,紅莖比小于0.3.
弱苗:棉株瘦高,莖桿細,株寬小于或等于株高;紅莖比大于0.7,葉片小,葉肉薄,第3、第4葉全緣無裂片,頂4葉的葉序是2、3、4,第1、第2真葉葉柄與主莖夾角較大。
3、中耕
中耕是改善土壤透氣性,提高地溫,減少爛種、爛芽和立枯病,實現苗齊、苗勻、苗壯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耕時間:棉苗通行后及時中耕1~2次,鏟除大行雜草。低溫多雨年份,雨后及時中耕防根病。
中耕質量要求:苗期中耕深度,第一次12~14厘米,以后逐次加深;中耕寬度以兩邊留夠8~10厘米保護帶為宜;中耕后田面平整,土塊細碎,無壓苗、鏟苗現象。
4、化調技術
苗期看苗化調:子葉期至二葉期,低溫年份、黏質土壤、對縮節胺敏感品種、機械采收和地下水位高的棉田,畝用縮節胺0.1~0.3克葉面噴施;其它棉田可適當增加縮節胺用量;6~8葉期的壯苗田和旺苗田,畝用縮節胺0.5~1.2克葉面噴施。
注意:化調應少吃多次,不能一次性使用過量,過量化調易發生藥害,形成畸形葉或葉片呈泡狀。
5、葉面施肥
噴施葉面肥是將含有肥料的水溶液噴灑在葉面上,通過葉面直接吸收而補充棉株營養的施肥方法。它肥效快,效果好。特別是在不能灌水追肥的苗期,是為弱苗、僵苗補充營養,促進壯苗早發的主要施肥方法。
苗期常見的弱苗、僵苗類型有缺氮苗和缺鋅苗。
(1)缺氮苗的診斷與防治
診斷:棉株生長緩慢而矮小;葉柄短,葉小而少,葉片葉色淡綠至黃綠色。
防治:苗期噴施葉面肥1~2次。葉面肥數量:尿素10克/畝加磷酸二氫鉀100克/畝。
(2)缺鋅苗的診斷與防治
診斷:植株矮小,主莖節間短,現蕾節位高,蕾少;葉色淡黃,脈間失綠變淡黃色或血青色,葉脈兩側出現壞死褐色斑點,并可發展到整個葉片,葉片增厚、變脆,一般下部老葉先發病。葉緣上卷呈瓢形。
防治:畝用禾豐鋅10~15毫升稀釋2000~3000倍,或畝用0.1~0.3%硫酸鋅溶液噴施,連施兩次,兩次間隔10天。
6、病蟲害防治
(1)薊馬危害癥狀與防治
危害癥狀:葉片背面出現銀白色斑點;棉苗的生長點被啃食,出現無頭苗(以后變成多頭株)。
防治指標:當棉田有5~10%的棉葉背面出現銀白色斑點或無頭株率達到3~5%時,開始防治;對于距離果園、菜園、塑料大棚等較近的棉田,棉田到出苗期后,及時防治薊馬。
防治方法:用40%的氧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吡蟲啉乳油噴霧。
(2)棉葉螨危害癥狀與防治
危害癥狀:棉葉螨主要在葉背面取食危害。初期葉正面呈黃白色斑點,隨螨量增加,出現橘黃色斑,嚴重時出現紫色斑,甚至枯萎脫落。葉片背面有絲網和土粒黏結,呈黃白色斑塊。后期葉片脫落,棉鈴鈴殼成醬色。
農業防治技術:
①棉花收獲后,及時清理地面殘葉、落花,秋翻冬灌;②合理輪作倒茬,減少棉葉螨寄主;③選用茸毛多、長的品種,增強耐螨性;④用藥封鎖天邊,推遲棉葉螨遷入棉田時間;⑤用殺蟲劑拌種或用含有殺蟲劑的包衣劑給種子包衣。
生物防治技術:
①在棉田四周種植生態帶,保護和利用天敵;②人工助遷天敵,如投放捕食螨。
化學防治技術:
①棉片發生點片防治;②大面積化防時要交替使用農藥,如20%的三氯殺螨醇、5%尼索朗、73%的克螨特、20%的螨克等;③濃度要低。用水量要足;④在點片發生或擴散初期,及時用友合農化生產的高滲噠螨靈進行防治。
(3)立枯病的診斷與防治
危害癥狀:立枯病為苗期常發病害,主要是在低溫、高濕條件下,病菌侵染造成。種子感病則種仁變褐,腐爛;幼芽感病則呈黃褐色,不久亦腐爛;幼苗感病則近地面的主莖上出現黃褐色病斑,有的病斑呈長條形,以后逐漸擴大呈黑褐色,并包圍莖基部,形成蜂腰狀。
防治技術:
①選用飽滿、成熟度好、發芽率高的種子,用藥劑拌種或用包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②適期適墑播種,加強中耕,增加地溫,保墑散墑;間苗、定苗時,拔除病株。③苗期降雨降溫,會造成立枯病的發生,應及時噴施保護性農藥,如硫酸銅:石灰:水=1:1:200的波爾多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