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棉研28 

 
審定編號:國審棉2006012,魯農審2007017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中熟品種,植株塔型,較松散,株高中等,葉片中等大小,整個生育期生長發育穩健,中后期葉功能較強,不早衰。鈴較大、圓形,鈴殼薄,吐絮暢而集中,衣分41.5%。纖維長度29.9mm,比強度29.4cN/tex,馬克隆值4.7。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枯萎病病指1.67,黃萎病病指23.01,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國家黃河流域區試,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  分別比對照增產19.0%15.6%16.2%,增產極顯著。生產試驗,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別比對照增產12.1%20.1%23.1%,增產極顯著。 
栽培要點:直播棉田一般在420日前后播種,地膜覆蓋可提前3-5天。黃河流域春播棉區在高、中、低肥力棉田,種植密度分別以每畝2500株、3000株、3500株為宜。中高產棉田要保證畝施基肥: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硼肥1公斤。初花到盛花期畝追施尿素15公斤,硫酸鉀15公斤。7月底8月初畝追施蓋頂肥尿素8-10公斤。蕾期、初花期及打頂后一周各使用晶體縮節胺一次,具體用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棉鈴蟲大發生年份或百株二齡以上殘蟲≥10頭應輔以藥物防治,注意及時防治其它害蟲。 
適宜區域:適宜黃河流域及類似生態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