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下午15:00-17:00,農業農村部組織召開“全國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推進會議”。會議主要內容是落實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部署要求,貫徹全國推進種業振興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交流支持種業企業發展經驗舉措,部署安排種業企業扶優相關工作。會議主會場設在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副部長張桃林及相關司局負責人、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中國銀保監會、國家發展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在京種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代表等參加;廣東分會場設在省農業農村廳1號樓六樓會議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宗云、總農藝師何國威、省商務廳三級調研員黃劍波、省財政廳一級主任科員李洋月、省統計局三級主任科員舒源、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政策法規與改革處、科技教育處、計劃財務處、漁業發展處、畜牧與飼料處等相關處室負責人、5家金融機構、11家科研機構、21家種業企業代表等參加會議。
一、農業農村部張桃林副部長主持會議,并介紹國家農作物種業企業陳型分布情況
自2011年起,我國種業進入了現代種業發展階段,2011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開啟了我國種業新一輪改革進程。當前我國農作物種業市值約1200億元,為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商品種子交易量占全球份額的23%,僅次于美國的35%。2019年種子企業近7000家,小企業多,市場集中度不高等。
從不同作物國際競爭力看,我國種業競爭力呈現“橄欖型”分布:橄欖頂部是我國農業中占少數但“保生存、保基本”的作物,如水稻、小麥兩大口糧,育種水平和單產水平居世界前列;橄欖中部是“保需求、保多樣”的重要作物,如玉米、大豆和大部分蔬菜作物,種源基本自給但競爭力不強;橄欖底部是“保高端、促出口”的部分作物。基于當前形勢,圍繞種業振興重點任務,必須構建“強優勢、補短板、破難題”三大種業企業陣型。
1、強優勢陣型:針對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基本結構為“14+5”,圍繞水稻、小麥兩大優勢作物,選擇19家龍頭企業,打造稻麥強優勢陣型;
2、補短板陣型:針對與國際有差距的領域,基本結構為“23+10”,圍繞玉米、大豆兩大短板,以及棉花、油料和薯類雜糧等三大潛力短板,選擇33家龍頭企業,打造黍豆棉油薯補短板陣型;
3、破難題陣型:針對有卡點的領域,基本結構為“13+5”,即聚焦蔬菜、糖類、食用菌等3大主要板塊,組織4家有能力的科研單位,與18家龍頭企業緊密結合,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破難題陣型。
4、專業服務平臺:對構建種業企業陣型予以支撐。基本結構為“3+5+3”,圍繞投資、技術和生產服務,分別有3家金融機構、5家專業基礎研究平臺和3家技術單位形成支撐。
5、領軍企業團隊:培育航母型領軍企業。基本結構為“2+8”,即2家現有全球十強和8家綜合實力突出、業務涵蓋主要作物的龍頭企業共同組成領軍企業團隊。
二、參會代表發言
(一)中信集團總經理奚國華發言
1、中信種業板塊居于國家領軍地位;
2、打造種業研發平臺,研發高產、優質、高抗的突破性品種;
3、力爭進入全球種業前五,打造民族種業航母;龍頭作用,農業國之重器。
(二)溫氏集團董事長溫志芬發言
1、堅持創新驅動,著力創造育種商業化產業鏈 ;
2、堅持開門辦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深入融合,育種核心領域合作研發;
3、執著于堅守與創新,打造成綜合實力世界前三的國際一流種豬種業企業。
(三)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發言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水產種業產業鏈;
1、打造高標準育種基地,實現科研育種新突破;
2、開展產、學、研合作,增強育種研發的軟實力;
3、堅定攻關目標,邁上科研育種新臺階;
4、整合資源,聯合建設育種平臺,突破種業“卡脖子”難題。
(四)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賀麗君發言
1、整合全省種業創新優勢;
2、建設關鍵技術研發創新中心,全產業鏈推動種業科技創新;
3、建設現代種業產業園,隆平高科等30余家企業進駐,占雜交稻種子市場份額的32%;
4、建立人才流動機制,種業企業人才納入全省管理,支持科研人員到企業任職,推進科企深度融合;
5、抓服務保障,營造商業化育種的良好環境;
6、抓基地保障,縣企共建科研示范基地;
7、抓監督保障,加快企業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
(五)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陸偉發言
1、對重大育種研發予以“先實施推廣后補助”;
2、重點支持水稻、玉米、油菜等糧油品種研發,支持特色品種育種研究;
3、由定向研發向自主研發轉變;
4、抓程序規范,增強公開、公平性,嚴把評審關,圍繞品種創新、推廣應用、社會效益等;
5、抓資金嚴管,確保規范性;
6、抓成果應用,注重時效性。
(六)甘肅省臨澤縣縣長張鵬發言
1、持續做優基地,全面保障種業需求;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
2、建設高標準制種基地;
3、積極推行市場化,企業+農戶模式,實現優質基地與優質企業強強聯合。年制種面積25萬畝,產種量占全國雜交玉米種子總量的13%;
4、建設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化,現代化玉米種子加工中心10多個;
5、強化過程監督管理,嚴把市場種子關、合同簽訂關等,推動全縣玉米制種產業高質量發展。
(七)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發言
1、貫徹習總書記提出的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啟動實施強種科技行動;
2、主動開展種企合作,助力種業企業提高研發能力;
3、創新科技融合機制,支持種業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實行種質資源、育種平臺、知識產權、科技人才等向種業企業全面開放;
4、探索實施企業出題、判卷的科研機制;科研機構答卷,企業判卷。
(八)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發言
1、中國農大是我國種業創新的科學力量,培育了一批優良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打破了種業國際壟斷;
2、高度重視種業創新人才培養;
3、高度重視種業創新工作,制定了種業科研創新十大行動;
4、大力支持種業企業與學校全方位開展科研合作與成果轉化。
(九)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董事長錢文輝發言
1、十四五規劃,投入1000億元的資金全面支持打好種業翻身仗;
2、強化資源管理,為種業振興提供優質高效的資源服務;
3、強化金融服務創新;
4、聚焦重點,集中發力,扶持一批重大工程項目,為民族種業振興,提供資金保障;
5、強化與政府、企業合作,積極推廣良種、良法,確保推廣好品種,全力推進民族種業振興。
三、有關種業企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制種大縣簽約
1、種業企業與科研單位代表簽訂科研育種合作協議;
2、種業企業與金融機構代表簽訂金融支持企業協議;
3、種業企業與制種基地大縣代表視頻簽訂基地共建合作協議。
四、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講話
貫徹習總書記打贏種業翻身仗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去抓,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去做。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里專門就種業扶優做出具體安排、部署。現就企業發展如何干、怎么搞,扶優扶強的具體行動,主要講三點意見:
一、扶優企業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一招。
1、聯結科技和資本,做大做優做強種業,必須創新一批種業龍頭企業。
一是推進種業科技自立自強。集技術、人才、資源、資本于一體的龍頭企業,實現創新要素高效運轉,創新成果高速轉化;加強企業整合創新資源;
二是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必須抓好企業自主知識產權保護,現在擁有10個以上新品種權的企業全國僅有163家,種業企業產品做大、品種做優;
三是提升國際競爭力。扶持種業企業打造種業航母;我國種業企業數量多,7000多家,規模不大,最大的100億元;市場占有額23%,同比國外的大型種業企業,屬于小汽輪,最多算能量不夠大的驅逐艦,必須把扶持優勢企業排到重要位置,形成航母引領集群戰斗的戰斗群;
四是扎實有力推進種業企業扶優行動方案。領軍企業、特色企業、優勢企業,運用好市場和政府兩只手,協同共進;突出重點品種、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形成“強優勢、補短板、破難題”的陣型,拿出更多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提升國際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加強育種創新攻關。
二、加強對接,加快構建商業化市場體系。
堅持提升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產學研融合、育繁推一體的商業化創新體系。
1、推動種業基地與優勢企業對接;種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
2、優化環境,有效激發種業企業創新的積極性;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對育種創新能力的最大保護!
一是種質資源的調查與保護;
二是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專項整治,加大執法監管力度,繼續保持高壓態勢,不斷提升保護能力水平;
三、加強形成種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強大合力,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局面。
一是政府部門全心全意去幫,制定扶優工作方案,全面了解企業發展需求,對種業企業列出“一企一單”;各級行業協議開展企業信用評級,共同維護好種業良性發展的環境;
二是希望種業企業鼓足干勁,找準發展定位,優化發展布局,勇于創新,篤定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目標,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誠實守信辦企業,為農業發展、農民群眾提供優質品種,打造百年老店。
五、張桃林副部長總結講話
推進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戰略高度,扎實有力推動種業企業落地生根的實效。
要把各項種業企業扶優政策、方案及會議精神、唐部長的重要講話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
一要抓緊傳達學習,把企業扶優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二要專項研究落實;三要壓實工作責任。
要把振興種業企業納入重要工作范圍,確立工作臺賬和問題清單,實現“一企一單”;各省要抓緊制定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盡快推動出臺,并報農業農村部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