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棉50號是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自主選育的棉花新品種,2015年9月2日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國審棉2015014),適宜西北內陸早中熟棉區種植。經過2016-17年在南疆的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布點與小面積的種植試驗,該品種表現為:生長穩健、葉片大小中等、透光能力好、結鈴性強、易管理、吐絮暢且集中,穩產高產,是一個難得的棉花新品種;為了使該品種發揮更大的增產潛能,增效于民,在栽培上良種良法配套,讓棉農掌握關鍵的栽培技術,合理施肥及化控,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總結配套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壓堿保全苗:根據新疆棉區的特殊情況,絕大部分土地鹽堿含量較高,棉苗出不齊,或成片死亡,是影響棉花產量的主要原因,針對這種情況,要求棉農在棉花收摘結束后,及時對棉田進行冬灌,冬灌的主要目的是壓鹽堿、蓄墑,每畝棉田澆水不少于180立方,澆水后2小時把多余的明水放出田外,或用排堿渠排堿,這樣能帶出大量的鹽堿。同時還要在土壤沒有結凍前,把棉田深耕一次,這樣能熟化土壤,凍死害蟲及蟲卵,減輕來年的病、蟲害;通過深耕,切斷了氣孔,阻止了鹽堿上移,起到壓堿的作用;還能風化土壤,提高了土壤的吸水能力和滲水能力,這對棉花苗齊、苗壯非常關鍵。
2、施肥:新疆老棉區多年重茬種植棉花、沒有施過農家肥(有機肥)、微量元素很少應用,造成棉花產量下降、鈴重減輕;前幾年新疆畝產500公斤籽棉以上產量遍地就是,鈴重都在6-7克,高的達8克以上;現在鈴重都在5-6克,低的在4克左右,產量在300公斤-400公斤左右,在調查棉農時農戶說:“施肥量連年增加(都是化肥),棉花產量確在連年下降,不知道原因在哪”?施肥不合理已經是影響新疆棉花產量的主要原因!為了改變現狀,在施肥上不但要滿足棉花對氮、磷、鉀的需要(復合肥),還要重施有機肥(干雞糞、豬、羊糞等),補充棉花必須的微量元素,硼、銅、鋅等微量元素,高產棉田每畝必施硫酸銅、硼肥各1公斤、硫酸鋅0.5公斤。棉花整個生育期施肥氮、磷、鉀比例為1:0.5:1,施肥時要施硫酸鉀(不宜使用氯化鉀),它不但能補充鉀肥,還能酸堿中和土壤,降低土壤的含堿量,還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3、棉田第一次澆水:在棉花生長的整個過程中水、肥管理是棉花高產的重要環節,滴灌時間一定要控制好,第一次滴灌一定不要太早,過早棉花主莖根不能下扎、側根發達且分布較淺,這對棉花生長十分不利,不耐淹、旱,不抗倒伏;同時滴后期易早衰;而且由于當時地溫低、濕度大棉苗易發生立枯病和其他苗期病害。第一次滴灌要在六月中、下旬開始,這是棉花根系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棉花的主根、側根已經下扎,豐產架子已經搭好(中午2-4點葉片有萎淹現象,6點以后要恢復正常,連續2天后澆水,這次滴水要滴透,但不能積水),滴灌更好,有利于根系下扎,農諺說的好,根深才能葉茂。今年進入八月份連續高溫,造成棉花上部蕾鈴脫落嚴重,除高溫原因引起脫落外,其次就是棉花根系發育不好,吸水能力差。花粉因缺水而失去活力,影響了棉花產量。
4、化控:化調是促使棉花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塑造良好株型的一種手段,它能增加光合作用,有利于根系生長,減少蕾鈴脫落,提前現蕾開花,增加鈴重,減少葉枝形成,簡化人工整枝,節間縮短、透光能力好,減少密閉和爛鈴。化控的原則是“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種,少量多次、前輕后重、植株變色不變形。”嚴禁超量使用縮節胺,超量使用縮節胺會造成棉花節間超短,鈴皮增厚,晚熟,衣分降低;
人工采摘的棉田:棉苗1-2片真葉時開始化調,每畝用縮節胺0.2-0.3克為宜,長勢比較強的棉田0.3-0.5克;機采的棉田:要適當晚控。5-7片真葉時開始化控,每畝用縮節胺0.5-0.8克為宜。縮節胺使用的安全間隔期保證在7天以上,蕾期可以使用到每畝1-1.5克,花鈴期可以使用到1.5-2克,打頂后5-7天每畝可以使用到2-3克。
5、打頂: 棉花適時打頂是打破棉花頂端生長優勢,使其橫向生長,適時打頂能增加鈴重:減少脫落,減少無效生長、養分流失,提前成熟,單鈴重可增加1克左右,每畝可增產籽棉80-100公斤,霜后花及水桃減少10%。打頂時間:按照“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根據新疆的特殊氣候條件(無霜期短),北疆要在7月1日前結束,南疆要7月5日前打頂結束。
6、病蟲害防治:棉苗出齊后及時防治棉薊馬、盲蝽蟓、地老虎等害蟲,施藥時加入適量殺菌劑防治棉花苗期病害,如: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在棉花生長周期經常觀察棉田蟲害情況,治蟲掌握治早治小的原則,發現一棵打一片,發現一片打全田,防勝于治。用藥時要交替用藥,以免產生抗性。(新疆技術服務中心 何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