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朱新廣教授一行在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俊博士陪同下蒞臨袁創公司參觀指導,公司常務董事兼首席科學家鄧啟云老師親切接待并全程陪同。
朱新廣教授一行在公司行政辦公樓前合影
鄧老師首先對朱新廣教授蒞臨指導表示衷心感謝和熱烈歡迎,并向朱教授一行簡要介紹了袁創公司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新品種示范推廣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了公司在科研自主創新方面的快速進展:在選育了第四期超級稻Y兩優900、三高超級稻(超高產、高抗倒、高檔米)Y兩優957、黃金稻超級稻Y兩優911的基礎上,通過原始創新,創制了新型兩系不育系W115S和三系不育系創3A,并以其為母本配組選育了一批生育期適中、耐肥抗倒、適合機械化栽培、即將通過各級審定的旺兩優系列和創優系列新組合,如旺兩優958、旺兩優900、旺兩優9188、旺兩優950、創優華占、創優91等。他表示,袁創公司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選育優質、高產、穩產、抗病抗逆性強、適合機械化栽培的超級稻新品種為主方向,聚焦種業體制改革,加快自身發展步伐,以實現“發展雜交水稻,做強民族種業;拓展全球市場,造福世界人民”的宏偉目標。
朱新廣教授對袁創公司短短5年內取得如此成就驚嘆不已!他表示,袁創從300平米的寫字樓發展到擁有占地面積43畝集辦公、生活和種子加工廠房于一體的產業園區,發展勢如破竹,可謂逆勢崛起;并對袁創公司領先的育種科研水平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充分表達了與袁創公司進一步加強友好合作、利用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強大的技術研究優勢和平臺優勢為中國種業發展作出貢獻的期待及信心。(文/圖 周萍/伍富根)
鄧老師與朱新廣教授就當前水稻育種思路及雙方合作進行深入交流
朱新廣教授參觀公司分子實驗室
朱新廣,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生命科學院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青年科學家小組組長,兼任山東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及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2004年8月畢業于伊利諾伊大學,2006年3月獲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后。2006年3月-2008年8月擔任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助理教授。2010年獲得上海浦江人才獎;2011年獲上海賽諾菲青年科學家獎;由于在模擬光合作用及發現新的提高光合效率新途徑,2013年被國際光合作用協會授予“Melvin Calvin - Andrew Benson Award” 。朱新廣博士負責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項目《C4Rice》的系統生物學研究,同時在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項目《RIPE:Realizing Increase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中負責光合作用系統生物學工作,在3to4 及Grassmargin 等國際合作項目及中科院“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創新體系”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負責作物系統模型構建及育種應用研究。現任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Frontiers in Plant Physiology 和 Frontiers in Plant Systems Biology編委,是F1000Prime的faculty;目前已發表文章100多篇,被引用5350 次以上,H index 31。